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张仲景个人简介,张仲景个人简介)
-
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
网上有关“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仲景个人简介,张仲景个人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
其中《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个人简介,张仲景个人简介
医圣生平简介: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 公元150年,卒于219年。
东汉末年,屡起大疫。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 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到现在,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他善于思索,逐步掌握了朴素的辨证方法。汉灵帝时,仲景被举为孝廉。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他虽然身居要职,但淡于利禄,鄙视荣势,憎恶官场角逐。当时,正值灵帝后期的大疫流行,目睹村村举衰,户户号泣的惨痛局面,张仲景深切关注民众的安危,他冲破了封建等级制森的清规戒律,择定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在大堂上为民诊治疑难疾病,从而传为千 古美谈,后来的药房多冠以"××堂",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大堂诊病的业绩!
在东汉末朝政日非,民不聊生之际,特别是在张仲景的家乡中原疫疬暴行的情况下,他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跃出宦海,返回故里,呕心沥血,深研医学,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张仲景-张仲景简介-张仲景伤寒论
?张仲景个人简介,我整理,欢迎阅读!
张仲景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凭一部《伤寒杂病论》顽强地穿透历史的隧道,传播、扬名、济世、救人,而且是"道经千载更光辉",被尊为一代医圣。
河南南阳是张仲景故里。
生活年代:东汉(公元25-220)末年
张仲景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终年约70岁。比曹操大5岁。
(对比:曹操生于公元155年。病故于公元220年2月,终年66岁。)
(对比:关羽生于公元160年。被杀于公元219年11月,终年59岁。)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灾疫肆虐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建安(公元196)七子之一王粲在《七哀诗》中描述了当时惨痛的一幕:“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则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张仲景的家族是有二百多人的大家族,他家不仅经济比一般家庭富裕,而且是有机会“博览群书”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他自幼为人善良,事亲至敬,十几岁就闻名乡里。
他自幼聪颖好学,善于观察,精于思考,而且胸怀大志,心忧天下。
他的家族虽然有二百多人,但不到十年间竟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病,因此他立志学习医术。他最敬佩的是前代名医扁鹊,仓公。
但他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跻身仕途,光宗耀祖。
相交何J:
何J,是张仲景南阳老乡,年长张仲景约十岁。比曹操大约十五岁。年少时就到当时的首都洛阳读书。是个善于相面的奇才怪杰,与洛阳上层名流多有来往,在洛阳颇有名气。
何J第一次见到曹操时就预言: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张仲景第一次拜会何J:
张仲景的父母一直希望他能求去功名,获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在张仲景十二岁时便带张仲景去找老乡何J看相,希望何J的品评能激励张仲景好好学习,将来走上仕途。
没想到经何J一看,倒看出一个名垂千古的“医圣”来。
何J评价张仲景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经何J这一品评,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决心,也打消了他父母望子当官的念头,转而大力支持张仲景学医。
张仲景师父张伯祖:
张伯祖是张仲景同族叔叔。
张伯祖本来在洛阳行医,因看不惯官场腐败,后来隐居南阳少室山,热心为当地百姓医治疾病。
“张伯祖,南阳人,性志沈简,笃好方术,诊处精审,疗皆十全,为当时所重。”
张仲景十分敬佩张伯祖的为人与医术,便上山拜师。张仲景上山后,吃苦耐劳,虚心好学,深受张伯祖的喜欢。
在张伯祖的要求下,张仲景用两年时间读完了《难经》、《黄帝内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汤液经法》、《神农本草》、《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等几十本医学名著。
因张仲景聪慧过人,勤于钻研,又是张伯祖同族。因此,张伯祖一点不保守,悉心教导,耐心传授,有问必答。
张仲景的医术日见长进。
很快,张仲景在南阳一带崭露头角,小有名气。
“张仲景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仲景“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经方,遂大有时誉……。”
不久,张仲景拜别恩师,开始四处闯荡。结交当时名士,并采集各地治病药方。
张仲景并没有自我满足,他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当时临床的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必须及时革新。因此,但他成名以后,依旧好学不倦,只要得知某位医师医术高明,不惜长途跋涉,也要登门请教。
张仲景听说襄阳有名王姓外科医生治疗疮痈有绝招,人称"王神仙",他便背上行囊,前往拜师。恭敬的态度,恳切的言辞,令"王神仙"疑虑尽消,倾心教授。
张仲景也曾为弄清断肠草的毒性,细品毒草,几乎死去。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灵帝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29岁)、孙坚等。
医圣张仲景简介: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张仲景简介 :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圣” 张仲景简介 ,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 张仲景简介 ,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焦点内容:
[1279人顶]20141017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张仲景经典名方,桂枝甘草方
[709人顶]名医张仲景
[1075人顶]张仲景与养生
[1436人顶]张仲景饮食宜忌
2019070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伯礼,毛静远,心血管疾病,,软坚散结
核心内容: 心血管疾病 软坚散结 相关内容:
2019050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京春,痰湿,心梗,心悸,胸闷,膏方
核心内容: 痰湿 相关内容:
20190406中华医药视频和笔记:冯利,乌梅,乌梅丸,蛔虫病,肺癌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9033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唐祖宣,王祥麒,肾阳虚,血瘀,真武汤
核心内容: 肾阳虚 血瘀 相关内容:
2019033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唐祖宣,唐静雯,心阳虚,四逆汤,活血
核心内容: 心阳虚 相关内容:
20190328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咳嗽,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
核心内容: 咳嗽 相关内容:
20190327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心悸,胸闷,胸痛,血府逐瘀汤
核心内容: 心悸 胸闷 相关内容:
20190326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王庆国,失眠,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核心内容: 失眠 相关内容:
20190325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王庆国,便秘,蜜煎导方,平胃散,腹泻
核心内容: 便秘 相关内容:
20181027中华医药视频和笔记:冯利,乌梅,乌梅丸,蛔虫病
核心内容: 乌梅 相关内容:
20181029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冠心病,内关穴,胸痹,郄门穴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8101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81014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傅延龄,阿胶,黄连阿胶汤,鸡子黄
核心内容: 阿胶 相关内容:
201809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岳沛芬,玉米须,肾病,黄芪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80801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胆经,偏头疼,散偏汤,淋巴肿大
核心内容: 胆经 相关内容:
201807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郝万山,陈明,伤寒论,张仲景
核心内容: 伤寒论 相关内容:
20180715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郝万山,陈明,伤寒论,四逆散
核心内容: 伤寒论 相关内容:
2018071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郝万山,陈明,伤寒论,黄连,附子
核心内容: 伤寒论 相关内容:
20180709X诊所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胰腺癌,糖尿病,腹痛,肿瘤分期
核心内容: 胰腺癌 相关内容:
20180707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王庆国,实火,虚火,猪肤汤,马蹄乌梅
核心内容: 实火 虚火 相关内容:
20180609中华医药视频和笔记:张大宁,闻香祛病
相关内容:
20180418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生脉散茶,红花香茶(重播)
核心内容: 生脉散茶 红花香茶 相关内容:
2018041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李庆海,冠心病,三七粉,水蛭,气虚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80306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核心内容: 甘草汤 相关内容:
20180122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的功效,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80119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核心内容: 甘草 相关内容:
2017122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生脉散茶,红花香茶(重播)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71222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傅延龄,洋葱炒羊肉,腊八蒜炒猪肝
相关内容:
2017121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胡凯文,王芬,膏摩法,中国式抗癌法则
核心内容: 膏摩法 相关内容:
20171205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钱会南,瓜蒌,天花粉,瓜蒌薤白白酒汤
核心内容: 瓜蒌 相关内容:
20171103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生脉散茶,三七参茶,红花香茶
相关内容:
2017102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冰,闫永红,甘草,芍药,大黄,大枣
相关内容:
20171020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口苦,柴胡,黄芩,小柴胡汤
相关内容:
2017092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付国兵,十二官中的养生术,闭气功
相关内容:
20170901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冠心病,生脉散茶,三七参茶
相关内容:
20170830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于振宣,于江,阳气不足,温经汤,胃寒
核心内容: 阳气不足 相关内容:
2017082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马小娜,方元里的长寿诀,大黄
相关内容:
20170629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相关内容:
20170626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桂枝,百药之王,桂枝汤
核心内容: 桂枝 相关内容:
20170508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的功效,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7041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郝万山,食疗方,伤寒论,甘草,心阳不足
核心内容: 心阳不足 相关内容:
201704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史载祥,李春岩,活血化瘀,糖尿病
核心内容: 糖尿病 相关内容:
20170414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雪亮,心火旺,肝火旺,栀子豉汤
核心内容: 清法 相关内容:
20170410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冠心病,生脉散茶,三七参茶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70330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失眠,心气虚,胸痹,瓜蒌薤白粥
核心内容: 失眠 相关内容:
2017032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核心内容: 甘草 相关内容:
20170308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桂枝,百药之王,桂枝汤
核心内容: 桂枝 相关内容:
2017030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70114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宏伟,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肺气虚
核心内容: 肾虚 相关内容:
2016100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脾胃虚弱,湿热食滞,布渣茶
核心内容: 脾胃虚弱 相关内容:
20160621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病,丝瓜鲜虾盅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病 相关内容:
2016060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病,丝瓜鲜虾盅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病 相关内容:
20160528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胃寒,莲子白扁豆粥,干姜桂枝饮
核心内容: 胃寒 相关内容:
2016052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症,胶艾四物汤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症 相关内容:
2016051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张文彭,胃癌,木蹄层孔菌,粉蒸牛肉
核心内容: 胃癌 木蹄层孔菌 相关内容:
20160421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症,金针木耳蒸鸡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症 相关内容:
2016041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症,如意火龙果盅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症 相关内容:
2016040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鲁兆麟,蒋文跃,桂枝汤,脾胃虚寒,饴糖
核心内容: 脾胃虚寒 相关内容:
20160323聚健康视频和笔记:刘兴志,肾虚,闭经,当归生姜羊肉汤
核心内容: 肾虚 闭经 相关内容:
2016022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方元,水停,水心病,水肿,茯苓
核心内容: 水停 水心病 相关内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
相关内容:
2016010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雪亮,芈月传,心悸,心阳虚,阴血亏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210聚健康视频和笔记:漆浩,气郁,抑郁症的表现,三味补元茶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2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郭志强,郭维琴,心阳虚,肺阴虚,脾阳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201聚健康视频和笔记:于振宣,甘草干姜汤,脾阳虚,肾阳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13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卢世秀,舌象,寒象,热象,调中升降方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930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咽炎的症状,耳鸣,耳鸣怎么办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92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李仝,肝郁化火,阴虚的症状,小陷胸汤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92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雪亮,心肺阴虚内热,百合病,滋阴润肺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818聚健康视频和笔记:于振宣,甘草干姜汤,脾阳虚,肾阳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626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冠心病,胸痹,心绞痛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625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慢性胃炎的症状,慢性胃炎治疗
核心内容: 慢性胃炎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治疗 相关内容:
20150624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吃什么能让人心情愉悦,开心汤
核心内容: 吃什么能让人心情愉悦 开心汤 相关内容:
20150622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肾气不足,糖尿病肾病,脱发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616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桔梗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412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耀献,肾虚的表现,腰疼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3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赵进喜,体质养生,少阳体质,厥阴体质
核心内容: 体质养生 养生堂赵进喜 相关内容:
201501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余瀛鳌,余永燕讲辨证论治,古方今用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12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荆爽,荆建华讲厚朴三物汤,痔疮的危害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1017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张仲景经典名方,桂枝甘草方
核心内容: 张仲景经典名方 桂枝甘草方 相关内容:
20141016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五谷杂粮有哪些,秋季饮食
核心内容: 秋季饮食原则 五谷杂粮有哪些 相关内容:
20141015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气虚体质的表现,阴虚体质
核心内容: 阴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表现 相关内容:
2014100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讲脾胃虚弱怎么调理,饴糖是什么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0829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丁曙晴讲便秘怎么调理,灌肠怎么做
核心内容: 便秘 灌肠 相关内容:
说说中药的药性
核心内容: 中药 相关内容:
说说中老年人喝粥的好处
核心内容: 喝粥 相关内容:
中医针灸调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核心内容: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相关内容:
*** 辅助方法-膏摩
核心内容: 膏摩 相关内容:
2014041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玉英讲虎狼药,麻黄汤,感冒,肺气不宣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人到中年以后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养生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腹部穴位 *** 养生法
核心内容: 腹部穴位 *** 相关内容:
20140225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荆建华,荆爽讲痔疮的危害,厚朴三物汤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0105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晋讲小寒养生,祛风散寒,腊八粥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21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晋讲冬至养生,健脾补肾,胃寒胃疼
核心内容: 健脾补肾 相关内容:
201312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一味薯蓣饮,金匮肾气丸,山药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0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呕吐.腹泻,三元饮,泄泻,受凉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02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各种咳嗽特点,五味子配干姜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0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冠心病,心绞痛,心梗,金匮要略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13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失眠,心脾气虚,姜丝阿胶,安神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黄芩汤怎么做
核心内容: 黄芩汤 相关内容:
20180508我是大医生视频和笔记:陈海波,肠脑,多巴胺,乙酰胆碱
核心内容: 多巴胺 相关内容:
2015032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晓辉,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染发剂危害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21205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陈明讲上火,脾火,胃火,火去对了吗3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夏季养生菜谱
相关内容:
2018051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秦晓新,骨质疏松,骨折,肾功能衰竭
核心内容: 骨折 骨质疏松 相关内容:
20160926X诊所视频和笔记:林江,幽门螺杆菌,胃癌,胃炎,肠化生
核心内容: 胃癌 相关内容:
20120318养生堂视频:侯生才讲慢阻肺
核心内容: 养生堂侯生才 养生堂慢阻肺 相关内容:
克服消气障碍的几个小方法
相关内容: 散步 生气
3.要健康,就要多吃弱阴性的食物
相关内容:
20140509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芦春讲上班族太极养生方,红酒牛排
核心内容: 太极养生 红酒牛排 相关内容:
20160214最强大夫视频和笔记:腰痛的原因有哪些,腰痛怎么办,腰痛
核心内容: 腰痛 相关内容:
增减衣服的宜忌
核心内容: 春捂秋冻 相关内容:
血热的主要表现
相关内容:
麝香保心汤的服用禁忌
相关内容:
20150608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傅杰英,排毒养颜,面容保养,美容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80118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向平超,慢阻肺,芫爆双脆的制作
核心内容: 慢阻肺 相关内容:
20150314家政女皇视频和笔记: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红糖小米茶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缓解膝关节疼痛的 *** 穴位
相关内容:
万病之源源于寒湿,下句
> 张仲景 > ? 张仲景(生卒年不详),汉末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内经》、《难经》、《胎肿 药录》等,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杂病论》。其书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倡“六经 分证”和“辩证论治”原则,阐述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辩证及汗、吐、下、温、清、和等治法,总结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张仲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当时的读书人都想着如何当官,不关心民间疾苦,张仲景很瞧不起这类读书人。当时迷信盛行,人们有了病不去 求医而相信巫师作法可以治好病。张仲景从小立下志向,想当个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疾病。为此,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治病救人的本事,几年后便在乡里 为人治病。汉灵帝时,张仲景被选 *** 做官,一直做长沙太守。他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瘟疫大面 积流行,很多人得病去世。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口人,不到十年时间,就病死了五六十人,其中十分之七的人是患伤寒这种流行病死的。那时候所说的伤寒 病,包括霍乱、肺炎、痢疾、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当时,大多数医生对这种流行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人们成千上万地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 >张仲景为了解救人们的疾苦,他下决心要找出一套治疗伤寒病的办法来。他总结自己给人治病的经验,对伤寒病的各种症状都做了详细记录,还细心地询问病人伤 寒病发病的原因和服药以后的各种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仲景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关于伤寒的诊断、治疗、用药的方法。他认为伤寒病从初起到病危,有一个 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病人,应当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的病人需要让他出汗,有的病人则不能出汗;有的病人应当让他下泻,有的病人则绝对 不能下泻;有的病人可以用针灸,有的病人则千万灸不得。> > 张仲景说:“如果不应当发汗的病人服了发汗药,那就会使病人的津液枯竭,断送 性命;应该发汗的病人不让他服药把汗发出来,那就会使病人的毛孔闭塞,窒闷而死。不应当泻下的病人服了泻下药,会使病人开肠洞泄不止而死;应当泻下的病人 不服泻下药,就会使病入腹胀烦乱,浮肿而死。不当灸的病人一灸,就会使病人火邪入腹,加重其烦恼而死;当灸的病人不灸,会使病人经脉阻塞,无法消散而 死。”总之,给人治病必须弄清楚病人起病的原因,病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曾经服过什么药,只有把这种种情况全都了解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为了要弄清楚病人的全部情况,张仲景反对当时医生治病时墨守成规而又十分草率的做法。他说:“人命关天,治病救人必须谨慎。”张仲景给人看病,很好地运 用了早在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是观察病人的气色,闻是细心听病人说话和呼吸的声音,同时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和饮食大小便等 情况,切是由轻到重地按病人两手的脉搏。张仲景认为只有很好地运用四诊法,并且把通过四诊得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的结论,从而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开出对症下药的方剂。> > 张仲景通过长期的行医生涯,仔细研究,已经能够根据四诊法分辨病人的症 状是阴症,还是阳症;病在浅表,还是已经深入脏腑;是虚症,还是实症;是寒症,还是热症。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被称为中医诊断学的八纲。四诊八纲辩 证施治的理论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张仲景对这个理论原则的奠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 除了伤寒病以外,张仲景对其他疑难杂病也 下了很大功夫去探求治疗方法。杂病的范围很广泛,大致上以内科病为主,也包括妇科、儿科和外科等疾病。张仲景治病不一定都给病人用内服药,也经常采用针 灸、温熨、药摩、浸足、吹耳、喷鼻等等治疗方法。他认为对于一些疾病来说,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也许会比内服药更好。> > 张仲景主张有病要及时治疗,无病要及早预防。他说,预防疾病的方法是饮食有节,劳逸适当。能做到这两条,基本上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了。> >张仲景一边行医一边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记录下许多有效的方剂。他撰著了一部《伤寒杂病论》把医治伤寒病的方法告诉大家。后来,的名医王叔和,在仔 细钻研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后,把这部重要的医书分开改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专门分析伤寒病的病理,提出治疗方法,附有 治疗的药方。《金匮要略》则是治疗各种杂病的药方汇集,这两部医书都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张仲景以他自己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万病之源源于寒湿,下句: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其书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
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人心涣散,朝政不安,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而府衙自顾不暇,为争权夺势,发动战争。
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
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在学习过程中,张仲景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经过几十年的钻研,在公元210年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
张仲景的着作
导语: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张仲景的着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仲景介绍
张仲景,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上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研究着作
1、《张仲景》 2、《张仲景用方解析》 3、《张仲景医方精要金匮篇》 4、《张仲景医方精要伤寒篇》
5、《张仲景方剂学》 6、《张仲景药物学》 7、《张仲景方剂现代临床应用》 8、《张仲景疾病学》
9、《张仲景方剂实验研究》 10、《张仲景方方族》 11、《张仲景养生学》
张仲景着作代表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着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张仲景的着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人物生平·乱世立志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着《伤寒杂病论》。这部巨着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人心涣散,朝政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府衙自顾不暇,为争权夺势,发动战争。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比张仲景年长的一个同乡何颙对他颇为了解,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何颙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信心,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着作在公元210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
撰写医书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东汉末期多举世家子弟,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长沙郡:秦置,下辖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治所湘县今长沙市。长沙太守,类似今天湖南省省长)。
为人医风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着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着作影响甚大。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疑问,即“考校以求验”,绝不放过,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张仲景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研究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在河南省南阳市还为他修建了“医圣祠”。解放后,翻修了“医圣祠”,并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家。
人物评价
他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他创作的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
张仲景着作是什么呢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张仲景的着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介绍
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而仲景因而被后世尊为“医圣”,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蔡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
关于“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shici/1655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 劝朋友和好的诗句简短(祝愿未来越来越好的诗句)
- 关于庭院的现代诗句(对旧的东西怀念的诗句)
- 诗为啥在唐朝发展起来了(为什么宋朝繁荣的诗词而不是诗)
- 仓央嘉措经典诗词?仓央嘉措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 诗的繁体字怎么写 桃花庵全诗原文繁体?
- 书香气息的诗句(书香文化诗句12句)
- 关于国学经典的诗句有哪些(国学经典的诗句)
- 描写翩翩少女的诗句(关于舞台表演的诗句(形容表演的诗句))
- 给我15首古诗要带解释的!(白居易的诗词《寒食月夜》赏析)
- 带巧字的唯美古诗(比较巧的古诗?)
热门诗文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 燕归梁(我梦唐宫春昼迟)
- 度秋
- 七古(独坐池塘如虎踞)
- 窦仆射语
- 【南吕】金字经_湖上僧寺竹
- 卷阿
- 水龙吟(送吴季申赴省)
- 塞翁吟(饯梅津除郎赴阙)
- 千秋岁(春欲去,二妙老人戏作长短句留之,为社中一笑)
热门名句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